400 650 1979
我國是世界上第一產(chǎn)茶大國,在我國的許多茶廠倉庫里仍然堆積著大量的茶葉,茶葉也一直面對著很大的售賣問題,可就算這樣,我國仍然每年都從印度進口大量的茶葉,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?
而且歷史記載,印度本來是沒有茶的,可就是這樣一個原本沒有茶的國家,在19世紀,打破了我國茶葉在世界上的壟斷地位,甚至一度將我國的茶葉出口量打壓下來,導(dǎo)致我國茶葉出口貿(mào)易意一落千丈,這又是什么原因呢?這個原本沒有茶的國度,又是從哪里來的茶呢?今天,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。
茶是中國的舉國之飲
中國是茶的起源地,在我國的神農(nóng)本草經(jīng)中記載著這樣一句話:神農(nóng)嘗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茶而解之。就這樣簡單的一句話,記錄了茶悠久的歷史,同時也表明了茶有著解毒的功效。
隨著時代變遷,茶漸漸地受到人們的重視,也有很多人發(fā)現(xiàn),茶具有養(yǎng)生的功效,當?shù)竭_我國古代唐朝的時候,茶甚至成為了我國的舉國之飲,唐朝的時候,上至皇宮貴族,下到黎明百姓,基本上都會飲茶。
在唐朝,許多的文人墨客不僅品茶,還揮毫潑墨寫下了許多關(guān)于茶的詩詞、妙文,與茶共存,與茶傳承。時至今日,家家戶戶仍在飲茶,客至家中,亦是以茶待之,以此表達對來客的尊重。就是在這樣的時代盛行之下,我國的茶葉生意風(fēng)生水起,同時也引來了許多外國人的喜愛。我國也因此成為了世界上的茶葉出口大國。
但隨著印度茶葉的誕生,以及他們對全球市場的侵襲,我國的茶葉出口量急劇下滑。
印度茶的由來
其實印度本來是沒有茶葉的,但由于中國茶葉的出口量太過龐大,其產(chǎn)生的利益讓人見了很是眼紅。
在17世紀的時候,茶葉的出口一度超過了瓷器和絲綢,成為了中原王朝出口的主要收入之一,其中20%以上的茶葉主要都是被英國人買走的。但英國在當時實施殖民統(tǒng)治,對于花錢買他國的東西,不符合他們的強盜思維,奈何當時我國的實力強盛,他們無法撼動,也只能乖乖的花錢買我國的茶葉。
就這樣,我國的茶葉外貿(mào)持續(xù)了200多年,直到鴉片戰(zhàn)爭的出現(xiàn),清朝潰敗??稍诋敃r,茶葉出口已經(jīng)占據(jù)了清朝90%以上的出口,是清朝的主要外貿(mào)收入。
一場鴉片戰(zhàn)爭,暴露了清朝當時落后的戰(zhàn)斗力。也由此時開始,英國覺得不需要再花冤枉錢到戰(zhàn)斗力如此薄弱的國家購買茶葉,他們決定自己種茶。至于如何種植,那就是把茶葉的種植技術(shù),偷去已完全淪為英國殖民地的印度了。讓已經(jīng)淪為奴隸的印度人來種植,這樣既能使用免費的勞動力,又不需要再花重金到中國購買茶葉,還能自己出口茶葉賺錢,同時也能扼制當時清朝茶葉的發(fā)展,讓清朝更加虛弱。就這樣一石三鳥的計劃就逐漸開始了。
在1840年5月份的時候,英國派出“茶葉大盜”——羅伯特福瓊來到上海,羅伯塔福瓊到達上海之后收買了一個姓王的安徽茶葉老板,然后跟著這個王姓老板的制茶隊伍到達安慰休寧縣的茶園,在這期間偷學(xué)制茶工藝,并且購買了大量的茶苗和茶籽。在1849年的時候,羅特福瓊將這些茶苗和茶籽帶到了印度。
在1851年的時候,羅伯特福瓊再次折返上海,這一次他將目標放在了武夷山的正山小種之上,幾經(jīng)波折,最后他將23892株茶苗和1.7萬粒左右的茶籽帶去了印度,這一次他還帶走了由8人組成的制茶團隊。
就這樣大概過了20年,印度種出了大量的大吉嶺紅茶,印度茶葉的出現(xiàn),打破了中國茶葉在全世界的壟斷。根據(jù)歷史記錄,在1893年的時候,印度的茶葉出口已經(jīng)遠超中國3倍之多。從此以后,由于印度茶葉流進市場,歐洲地區(qū)的茶葉進口基本上都繞開了中國,直接前往印度進行批發(fā),也是由此導(dǎo)致中國茶葉一蹶不振,跌出了一流茶葉出口大國。可見羅伯特福瓊此次的經(jīng)濟盜竊,對中國經(jīng)濟造成的損失是多么重大。
印度的茶葉出口為什么會超過中國?
或許很多人會疑惑,同樣都是種茶,而且我們種植茶的時間比印度更悠久,為什么會比不過印度的茶葉,而且我們國家還要在印度進口茶,有以下原因:
印度制茶成本比較低
中國茶葉在出口上都是比較昂貴的,究其原因,我國制茶主要是采用人工制茶,而印度主要依靠機械化制茶,相比之下,人工制作更加費時費力,而機械化制茶相較而言會比較快,容易節(jié)省成本。
舉個例子,就好比制造衣服,如果人工制造成本在100元左右一件,而機械制造成本只需要50元左右,機械制造的賣99元都是絕對的賺,機械化售價比人工成本還便宜,如果在不追求質(zhì)量的情況下,多數(shù)人肯定會選擇便宜的。這是一個根本就無法比較的不平衡的狀態(tài)。
而印度為什么會有機械化制茶的技術(shù),這是因為當時身為英國殖民地的印度,一些比較先進的科技是由英國帶過去的。時至殖民統(tǒng)治結(jié)束,再到今日,印度依然保留著機械化制茶技術(shù)。
其實在清朝時期,國內(nèi)也想過采用機械化制茶,以免中國茶葉落后印度太多,但由于當時清朝的工業(yè)比較落后,鋼廠量實在是沒有什么突破,而且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鋼材,茶廠很難得到鋼材使用,也是這樣沒有足夠的條件支撐茶廠進行機械化制茶,最后只能眼睜睜看著這塊蛋糕,被印度分食去大部分。
就算是在中國科技遙遙領(lǐng)先印度的今天,印度茶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比依然超過中國茶。據(jù)中國茶葉流通協(xié)會數(shù)據(jù):2020年,我國紅茶內(nèi)銷均價每公斤159.09元,紅茶出口均價每公斤12美元。而在2019年,紅茶進口價每公斤僅僅3.6美元。面對這樣的價格差,許多茶商都會選擇低成本的印度茶進行經(jīng)營,以低成本造就更好的收益。
還有就是為什么歐洲國家喜歡進口印度的茶了,主要是口感上的區(qū)別,印度屬于熱帶地區(qū),中國的茶到這里后,受到獨特的氣候環(huán)境影響,形成了獨特的口感,特別是紅茶,口味濃烈,非常適合加糖、加奶,比較適合歐洲人的口味。這也是我國茶葉出口量減少的原因之一。
中國茶就沒有其他優(yōu)勢嗎?
其實不然,雖然中國茶比印度茶貴,但貴也有貴的道理的,機械化大批量生產(chǎn)的茶,口味自然是比不上手工制作的茶的。每一片茶葉都是經(jīng)過精挑細選,每一步的制作工序都是由師傅們嚴格把關(guān),以免損失茶葉的口感。就好比殺青,火候的把控,用手翻炒讓每一片茶葉都能合理地受熱,這是冰冷的機器永遠無法做到的。當然這些也只有喜愛茶的人才能用舌尖去感受得到。
中國的茶文化傳承了上千年,早已刻進了華夏人的骨子里,隨著茶藝和茶道文化的演變,讓越來越多的愛茶人士與茶產(chǎn)生共鳴,很多人都從茶里面有所領(lǐng)悟,人生如茶,入口苦澀,緩有回甘,寓意人生就是苦盡甘來。雖然我們的制茶技術(shù)可以被盜走,但相信這傳承千年,刻于靈魂深處的文化,是誰也拿不走的。
總結(jié):我國是世界第一的產(chǎn)茶大國,仍然在進口印度茶,但這只是正常的市場想象,因為成本較低,才更容易創(chuàng)造收入。而且,我國在出口茶葉的時候,也可以利用現(xiàn)在的科技實施工業(yè)化制茶,但是在傳統(tǒng)茶葉上還是需要堅持手工制茶,因為中國人骨子里面都知道,只有純手工制造的茶葉,才能擁有最好的口感。
來源: 百科密碼
相關(guān)文章
- 全國糖酒會http://m.mfedex.com/tjh.html
- 地方糖酒會http://m.mfedex.com/df.html
- 濮塘村小茶葉撬動集體經(jīng)濟“大茶業(yè)”
- 青川茶葉暢銷第十一屆四川國際茶博會
- 福建寧德:以茶為媒 香飄兩岸
- 安溪:秋茶質(zhì)優(yōu)價漲 茶市交易紅火
- 春韻夏澀秋茶香,各季茶葉都有哪些特色?
- 湘西古丈茶葉亮相第二十六屆深圳春季茶博會
- 湖北竹山:“小茶葉”變身“大茶業(yè)”鋪就鄉(xiāng)村振興路
- 普洱江城:“金葉子”鋪就致富路 電商培訓(xùn)造就“新農(nóng)人”
- 越南茶葉出口居世界第五,中國市場占12-15%
- 昔日無名古茶 今日產(chǎn)銷兩旺